鹅酷百科 手机版
所在位置: 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七旬老人误诊“食管癌”八月滴水难进,岳阳市中心医院巧取致命异物破迷局

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7-25 17:13:00    

通讯员 刘云

一枚30×40mm的锯齿状塑料片,竟在77岁陈老伯食管内嵌顿长达八个月,由此引发的进行性吞咽困难更被省内外多家医院高度怀疑为食管癌,四次胃镜活检未果,近乎绝望。岳阳市中心医院消化中心团队凭借精准洞察与高超技术,不仅识破“癌疑”迷雾,更在毗邻主动脉弓的手术禁区成功取出异物,终结患者八月煎熬。

辗转求医陷困境:四次活检未破“癌疑”迷云

2024年12月起,陈老伯出现不明原因的吞咽困难。2025年3月,经胸部CT提示“食管胸上段管壁增厚,考虑食管癌”。家属携患者辗转当地两家以治疗食管癌闻名的专科医院,经历四次胃镜活检均未检出癌细胞,但因梗阻持续加重且影像学高度可疑,食管癌疑云始终未散。八个月间,陈老伯从进食梗阻恶化至滴水难进,仅靠胃管维持生命,身心濒临崩溃。

火眼破局:一个透亮隆起揭开真相

今年7月,陈老伯及家属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岳阳市中心医院就诊。在入院胃镜检查过程中,该院内镜中心主任苏卫华发现关键线索:距门齿约25cm处毗邻主动脉弓的食管区域存在一处形态异常的“肿瘤样”隆起,表面黏膜糜烂,但中心区域隐约透亮。结合陈老伯曲折病史,苏卫华果断质疑外院诊断:“这极可能是长期嵌顿的异物!”

禁区拆弹:毫米级操作化解双重生死危机

明确方向后,救治刻不容缓。然而手术面临两大难关,异物已在食管滞留长达八个月之久,与周围食管管壁组织严重粘连“长在了一起”,剥离难度极大,且嵌顿位置紧邻主动脉弓,操作空间受限,稍有不慎即可能引发致命性大出血。面对挑战,该院消化中心主任何林方高度重视,与苏卫华组成攻坚团队,凭借精湛的内镜操作技术和默契的配合,最终将异物完整剥离取出——竟是一枚边缘锐利、已泛黄硬化的锯齿塑料片!术后病理证实,病灶为异物刺激引发的炎性增生,彻底排除恶性肿瘤。

术后陈老伯梗阻症状立即缓解,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,陈老伯食管伤口愈合良好。家属喜极而泣:“跑了四家医院都说是癌,只有你们找到了真凶!”这场持续八个月的生命拉锯战,终在岳阳市中心医院内镜团队的“火眼金睛”与“妙手仁心”下落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