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朔:打出“加减乘除”组合拳 赋能旅游消费新体验
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桂林的旅游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喜人气象。虽然眼下“五一”已过,但在网络上的讨论热度仍在持续,漓江“堵船”“竹筏大军”的景象火上热搜,网友戏称其“比马六甲海峡还忙”。网友纷纷留言表示,桂林不仅回到了自己今后的旅游“清单”,而且期待值也直线上升。以阳朔为例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阳朔累计接待游客109.61万人次,比2024年同期增长41.32%;其中5月3日,阳朔全县接待游客31.02万人次,创历史新高。阳朔一直以来都是桂林旅游的“门户担当”。火爆的旅游场景背后,不仅让阳朔打出“加减乘除”组合拳的努力尝试得到了验证,也为桂林旅游积累了先行经验。
“加法”提质,绘就贴心之旅
“出门旅游,交通是最让人操心的事了。这次自驾到桂林,给我的感觉很好。”来自四川的游客庞文蓉告诉记者,细致周到的服务,也让他们看到了桂林“诚意满满”。
“五一”期间,阳朔推出一系列增值服务,给游客带来诸多便利。当地新增近4000个机动车、800个非机动车免费停车位,有效缓解了游客停车难的问题。同时,记者了解到,该县还加开夜间高铁、专线巴士,加密动车与公交班次,还开通景区定制公交专线,构建起一张便捷的交通网,让游客的出行之路畅通无阻。
在兴坪设置的3个接驳点,引导游客乘坐免费接驳车,实现景区与主要交通枢纽无缝对接。景区内增设遮阳设施和休息座椅,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,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憩环境。
身着统一服装,为游客提供应急药品、手机充电、饮用水、旅游咨询等贴心服务,还现场受理游客投诉……“五一”期间,阳朔共设立了185个(党员)志愿者服务岗,3455名志愿者分布在各个景区和重要交通节点。
“我们的3个旅游服务热线24小时‘不打烊’,严格落实游客投诉‘立即响应’机制,确保游客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维护。医疗、医保、邮政快递等公共服务也得到优化升级,双拥优惠政策全面落地,让游客在阳朔感受到满满的人文关怀。”阳朔县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今年以来,阳朔以“加法”策略,从多个维度精心优化旅游服务,编织起一张细致入微的旅游品质保障网。随着该县整体“动员”,各部门积极作为,暖心事迹也不断涌现。兴坪镇,公安民警紧急开辟生命通道,及时救助危急患者;杨堤乡为游客免费供应“爽神”茶饮,在炎炎夏日为游客带来一丝清凉;阳朔县人民医院中医专家深入景区和文化街区开展公益义诊,传播中医药文化,让传统中医的魅力在山水间绽放。周到的服务、完善的设施,以及当地人的热情好客,让游客们纷纷点赞。“很安全”“服务很好”“太贴心了”成为游客评价阳朔的高频词汇。
“减法”治乱,守护市场秩序
从数据上来看,阳朔5月1日至5月3日18时,12345热线平台接到工单共619件,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42件,增长123.46%。“民呼我应”扫码平台系统显示接到工单共163件。所有工单均有效办结或转交相关单位。
阳朔县市场监管创新治理,培育473家“信用赋码+放心消费”主体,旅游投诉处理效率提升50%,舆情量下降85.2%。阳朔本地人樊朋飞,大学毕业后投身阳朔餐饮行业十余年,坚守“食材新鲜、价格合宜、口味地道”原则,深受游客好评,在大众点评榜和美团美食榜单上,长期位居热门榜第一名。
阳朔以“减法”为利刃,坚决剔除影响旅游秩序和服务质量的顽疾,全力守护旅游市场的清朗。
节日期间,阳朔创新实施三级包保责任制,将全县划分为八大“战区”,由处级干部挂帅包联,整合多部门力量组建流动执法队伍。这些执法队伍穿梭在各个景区、购物场所和重点区域,对野导、黄牛、占道经营等行为进行重点监管。“五一”假期,各执法部门驱离野导1130余人次,规范电动车停放1850余辆,规范占道经营点位4500多处。同时,设立有奖举报机制,充分调动群众监督积极性,鼓励游客和当地居民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,形成全民参与的监督氛围,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,倒逼旅游行业自律。
“‘五一’假日期间,我们以‘强化监管、快速响应、暖心服务’为宗旨,确保投诉‘第一时间受理、第一时间处置、第一时间反馈’,全力保障游客合法权益,确保旅游市场平稳有序,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、舒心游玩。”阳朔县市场监管局局长黄明生说。
“乘法”创新,点燃消费热潮
“i游阳朔”智慧平台广泛推广,打造出“一键触达”的便捷服务矩阵。游客通过小程序,不仅能一键预约滑翔伞、民宿、美食,还能获取精准的路线规划和停车服务,实现了旅游服务的智能化、个性化。
“遇龙河景区启用实名制票务系统,针对旅行团推出‘智能审核+人工复核’双重校验机制,这一举措不仅有效遏制了黄牛倒票现象,更借助智能化手段提升了整体票务服务的精准度与安全性。”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阳朔以“乘法”思维,将人工智能、文化创意与服务创新深度融合,构建起充满活力的文旅消费新生态。
在服务创新方面,遇龙河景区引入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狗,为游客带来新奇的互动体验。智能机器狗协同公安特警巡逻,在增强安防保障的同时,增添了互动趣味性,成为阳朔“五一”期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一位美国游客兴奋地说:“它们看起来太酷了,我也想拥有一只!”这种科技与旅游的深度融合,为游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奇感受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。
不仅如此,各景区纷纷举办非遗礼乐艺术节、花车问答、侗族大歌、登高接祥瑞等特色活动。“金龙巡游”夜游项目成为热门IP,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夜间游玩选择。这些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,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,感受阳朔独特的文化魅力,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,促进了文旅消费的增长。
“除法”破难,优化发展之路
短视思维,是各行各业发展的绊脚石,在以服务为主的旅游业,尤其如此。
阳朔在旅游文明经营领域多管齐下,破除村民、商户追求短期利益的短视行为。推进全域普法,让文明制度走进景区、酒店、机关单位、学校医院、村屯社区,提升居民和旅游从业者的法治意识。
例如,白沙镇夏棠寨村将“村民如有出现违规行为对本村旅游形象产生影响难以消除的,给予书面警告并按照违规程度扣除适当比例的年度分红”纳入村规民约,建立起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,由村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,定期检查经营情况,对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处理。
今年“五一”期间,遇龙河夏棠寨码头客流高峰时经营秩序井然,商户诚信经营,服务质量提升,游客投诉量为零。
在以“除法”思维的破题下,阳朔精准拆除制约旅游发展的“绊脚石”,全力打通高质量发展路径。
破除交通堵点,畅通旅游“主动脉”。阳朔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关键,加速推进阳朔至兴安公路延长线、两桥一路等重点项目,构建外联内畅的交通网络。临时开放福利大桥,有效分流阳朔县城至福利、兴坪的车流,大幅缓解交通拥堵状况。去年竣工的响水路拓宽工程,让道路通行能力显著提升。一位常来阳朔的广东游客感慨道:“如今驾车经响水路前往遇龙河,一路畅行无阻,沿途山水美景尽收眼底。”交通条件的持续优化,为游客营造了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。
“阳朔将健全长效机制,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管体系,加强行业自律,推动全县旅游服务从‘集中整治’向‘常态管理’转变。同时,推行‘一案双查’惩治机制,既查违纪违法行为直接责任,也追根溯源严查背后领导责任,形成强大震慑,让旅游市场监管无死角、无盲区。”桂林市政协副主席、阳朔县委书记孙国梁表示,阳朔将精细化管理与暖心服务融入旅游服务全链条,通过打出“加减乘除”组合拳,赋能旅游消费新体验,为“建设阳朔先导区 建功桂林世旅城”注入强劲动能。
来源: 桂林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