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边公安:长燃护鸟薪火
“以前哪懂这些,现在才明白野生鸟类受法律保护,可不能随便捕鸟,护鸟也是护咱们自己的家园!”村民刘婶的感慨,正是靖边公安爱鸟护鸟行动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的生动注脚。
今年以来,沙石峁森林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,巧妙融合宣防举措,开展严打整治行动,凝聚各方保护合力,精心构建起“打防管控宣”一体化的生态保护格局。让保护野生鸟类不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化作日常行动,成为一场持之以恒、久久为功的生态守护实践。
宣防结合
让爱鸟意识入脑入心
夏日的靖边天蓝水碧,风光旖旎,清晨声声鸟鸣,为城市增添无尽灵动与活力。
为了守护这份大自然的灵动馈赠,沙石峁森林派出所立足基层治理创新,精心编织起一张“宣传 + 巡查”的立体防护网,全力推进鸟类保护理念的普及。
民警们纷纷下沉一线,深入田间地头、走进庭前院后。他们随身携带野生鸟类图鉴,现场为群众耐心讲解:“哪些鸟属于保护范围,大家可一定要记清楚咯。”还通过“以案释法”的生动形式,向群众详细阐述非法猎捕、伤害、买卖鸟类的严重法律后果,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这些行为的危害性。不仅如此,民警们还教居民们通过羽毛特征区分“野鸟”与“家鸟”,并反复叮嘱:“要是发现疑似野生鸟类,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森林派出所,我们来鉴别处置。”切实从源头上筑牢了爱鸟护鸟的意识防线。截至目前,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,解答群众咨询1000余人次,形成了浓厚宣传氛围。
与此同时,根据鸟类迁徙规律、繁殖季节和栖息特点,制定精细化巡护计划,划分重点巡护区域,采用“徒步巡查+车辆巡逻+无人机侦察”立体化模式,对林缘地带、废弃工矿点、偏远区域等开展拉网式排查。巡护过程中,民警详细记录鸟类活动轨迹、异常现象等信息,建立“一鸟一档”动态管理台账,做到对辖区鸟类“知根知底”。
通过对维度持续宣防,全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正逐步形成。连日来,警民携手已成功救助猫头鹰、燕隼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只。

专项行动
保护鸟类家园
沙石峁森林派出所联合县市场监管、农业农村等部门,重拳出击,开展了一系列“清网清套清夹”“护鸟联合执法”等专项行动。成立了“清网”巡护小组,对农贸市场、花鸟市场、餐饮场所等重点区域进行突击检查,严厉打击非法交易、贩卖鸟类行为。

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,同步组织餐饮单位签订爱鸟护鸟倡议书,通过“监管执法 + 文明倡导”双管齐下的方式,构建起生态保护的双重坚固防线,有效维护了区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。行动开展以来,共检查商家、农户60余户,督促整改问题2处。同时,建立了涉鸟违法犯罪“黑名单”制度,对那些屡教不改者纳入重点监管范围,实施动态跟踪管控,让违法者无处遁形。
在候鸟迁徙季节和繁殖期,“清网”巡护小组更是针对辖区内的鸟类栖息地开展了系统性巡查保护工作。实行“24小时不间断巡查 + 重点时段蹲守”模式,为鸟类栖息地筑起了一道 24 小时不休息的“安全屏障”。而“民警 + 护林员”联勤联动机制,大大提升了巡查效率。行动开展以来,共出动警力 80 余人次,开展巡查 20 余次,拆除鸟网、猎夹等非法捕猎工具 15 处,有效遏制了非法捕猎行为,让鸟类能够在一个安全、自由的环境中繁衍生息。
凝聚生态合力
长燃护鸟薪火
近期,一名护林员在巡山时,敏锐地发现了非法捕鸟网。他毫不犹豫,立即通过举报电话上报,沙石峁派出所迅速出击,及时处置,成功拆除鸟网并解救被困鸟类。这仅仅是警民携手保护野生动物的一个小小缩影。
沙石峁森林派出所主动与县林业、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,通过信息共享、联合执法、案件会商等方式,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,形成了强大的保护合力。在集中宣传行动中,邀请林业专家现场讲解鸟类保护知识,让群众对鸟类保护有了更深入、更专业的认识;在清理非法网具行动中,技术人员协助识别被困鸟类种类,提供栖息地修复建议,确保行动科学高效。如今,已经形成了“政府主导、部门联动、社会参与”的生态保护新格局,为鸟类保护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不仅如此,派出所还通过设立举报热线、公开民警联系方式、建立“护鸟信息员”队伍等方式,充分发挥群防群治“前沿哨”的作用。这些“护鸟信息员”就像一双双敏锐的眼睛,时刻关注着身边的鸟类动态,为保护工作提供了及时、准确的线索,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相关文章
- 靖边公安:长燃护鸟薪火 07-22
- 漳州市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启用演练 07-14
- 民乐县南丰镇:织密反诈“防护网” 齐护居民“幸福家” 07-03
- “警企村”联建共绘乡村新图景 07-03
- 巢湖水雉喜提四枚金蛋 06-28
- 全民爱鸟护鸟!广东多举措筑牢野生动物保护防线 06-27
- 庆城县开展“6·26国际禁毒日”宣传活动 筑牢全民禁毒防线 06-26
- 锚定“急难愁盼” 紧贴群众诉求 “辽沈帮帮帮”速度快 热度高 更温暖 06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