鹅酷百科 手机版
所在位置: 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从粤产电影闪耀威尼斯说起

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09 08:12:00    

钟 颐

“十几年前,我刚入行的时候,吹过一个牛,也算是一个梦想,我说有一天我一定要在世界级的舞台上,我想成为一个国际巨星,但是那时候我遭遇到了很多的嘲笑。但是你看,今天我终于站在这儿了!”

刚刚过去的周末,演员辛芷蕾的获奖感言刷屏了。凭着在《日掛中天》中克制而充满张力的表演,她将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收入囊中,成为继巩俐、叶德娴之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华语女演员。以“把吹过的牛给实现了”的方式,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佳话,这本身就颇具传奇色彩。

与此同时,粤产电影也迎来高光。在广东备案立项的《日掛中天》,可谓满屏岭南元素。比如,片名源自粤剧《紫钗记》中的“日掛中天格外红”,暗示磨难后的和解;电影全程在广东拍摄,取景广州、东莞、韶关等地,尽显独特的岭南风貌和市井气息。正如导演蔡尚君所说,在五羊邨、二沙岛、十三行等街区取景,能够让镜头语言层次更加丰富,为叙事提供多元化的场景支撑。从这个意义看,岭南文化俨然是天然的“取景框”,为电影创作提供了重要养分。

高光并非孤例。从《掬水月在手》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,到《中国医生》获得全国“五个一工程”奖,再到国风顶流《白蛇传·情》捧杯华表奖……近年来,粤产电影捷报频传,受到业内关注。就在这个夏天,《长安的荔枝》《坪石先生》等深耕本土题材的影片,以丰富的题材、专业的水准、精良的制作,以及对共通议题的观照,让“粤产”具有更清晰的标识度。

进阶不是偶然。广东电影市场群众基础庞大,已连续23年蝉联全国“第一票仓”,2024年在粤立项影片票房达51.16亿元,占国产影片总票房的15.6%。亮眼的成绩背后,离不开政策的持续加码,影视技术的不断升级,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,人才培养的全链发力。今年深圳文博会期间,广东更是重磅发布“广东影视政策15条”,贯穿产业全链条,以真金白银激发市场活力,向影视生产强省迈进。

电影是造梦的艺术,也给人以大胆追梦的力量。辛芷蕾并非科班出身,早期在剧组跑龙套,凭着一颗不怕嘲笑的雄心,她不断淬炼演技,“榨干了所有的体力”,终于站到了威尼斯的聚光灯下。这不仅仅是一个励志故事,更宏大和深刻的命题在于:如何成就更多的“辛芷蕾”?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之路如何破局?如何用好电影语言、讲好本土故事甚至是构建自主的电影话语体系?突破令人振奋,但也要清醒看到,获奖只是新的起点,相较于next one,next level无疑更值得期许。

客观来说,粤产电影市场还有不少成长空间。比如,相较于北京、长三角等影视高地,缺少行业的领军人才;尽管每年都有一些惊喜之作,但整体仍然“有高原、缺高峰”,等等。无论电影将来会迎来怎样的变化,其中一条主线是清晰的:再出色的演员,也需要好的故事和舞台;唯有创新讲故事的方式,让想象冲出银幕,才能赢得观众和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