鹅酷百科 手机版
所在位置: 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花地·纪实|钟道宇:帮扶队长的“朋友圈”

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5-11 16:25:00    

文/钟道宇

几个月前,我下乡到封开县南丰镇,偶遇刘强。乍见,他高大帅气、外表斯文、谈吐儒雅,我还以为是位大学老师,没承想,这位“80后”是从“省厅”下来工作的,扎在开明村一待就是三年。

我们加了微信,由此我看到了这位“帮扶队长”的朋友圈。

【1】

南丰镇从明清时期开始就是两广三县八镇的集散地,有“岭南第一状元”之称的莫宣卿就出生、成长在南丰。村里老人告诉刘强,村子离南丰7公里,离莫宣卿出生的金楼村仅3公里,明朝时建村,因村子坐落在山里的一个“盆地”,地势开阔,而村里人思想也比较开明,村子后来取名“开明”。

刘强是在湖南农村长大的,刚到开明村,他就觉得这里像极了故乡。逶迤的小河、缕缕的炊烟、弯弯的村道以及不绝于耳的鸡犬相闻之声,唤醒了他难以割舍的乡土之情。只是,他明显感觉村里的人并不如“传说”中那般思想开放,甚至不太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想法。

在开明村委会安顿下来后,他立刻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:“按照组织安排,我已赴封开县南丰镇开展为期3年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,并担任驻村第一书记。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帮助,欢迎大家抽时间到美丽的封开县南丰镇,更欢迎大家共同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。我在南丰等您。”

【2】

安顿下来的第二天,刘强将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请到村委会,召开村两委、村组长及群众大会,听取党员干部、群众的意见建议。他又与村委会干部一起进村入户走访,进行“地毯式”的调查摸底。

两星期后,他又发了一条朋友圈:“这段时间我深入了解到当地农村发展的痛点、难点,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路不通、路不宽、路不硬。这是大事!”

散落在田野的几个自然村,像被人丢弃的几顶旧毡帽。弯弯曲曲、不足两米宽的泥土路,像长长的辫子,连接着那些破旧的“帽子”。看着路两旁的杂草自由而野蛮地生长,刘强明白,不能让路“困”住人,必须修路,让村里的环境变得更美,让村子变得更加宜居宜业,只有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,生活才能越来越好。他决定把修路和改善村容村貌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。

刘强申请了第一期美丽乡村建设资金,资金到位后,又制定了一份《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》,全力推进“三清三拆三整治”。随后,他带领村委会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,率先清拆各自家里的猪舍、杂物房、危旧房屋。当村民见村干部带头,也纷纷同意清拆自己的危旧房子。很快,170间共计2874平方米闲置的危旧房都被清拆掉了。

刘强又开始着手将村道主干道扩宽成两车道的柏油路,安装太阳能路灯。他还打算把主干道以外的其他村道全部实现“硬底化”,于是在原来“三清三拆”基础上,他带领村委干部逐家逐户上门,动员群众出让路边闲地。又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,道路扩宽工程终于动工。

2021年10月23日,在完成200多间泥砖房的清拆任务后,他刷新了朋友圈:“这个10月,镇村干部积极发动,广泛动员,顶住压力,勇于担当;这个10月,乡亲热情参与,自愿奉献,舍小为大;这个10月,钩机师傅风雨无阻,逐栋清拆,细心施工。这个10月,全村新增完成清拆泥砖房50余处200多间共约4500平方米。我们将继续努力。”

乡村夕照 资料图片

【3】

村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纷纷上马,全村很快完成了444户自来水集中供水全覆盖,还建设了污水处理站3座,铺设雨污分流管网500多户、20多公里,建垃圾集中收集点15处、旱厕改造7处、建公共厕所2处,改村道巷道12公里、修排水渠道6公里,完成水库除险加固1处、建设晒场和停车场等群众公共活动空间20多处,安装照明路灯350多盏,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。

大家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对这个“80后”带领的帮扶工作队刮目相看。

路修好了,刘强与工作队选择了紫花风铃木、蓝花楹等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均较高的苗木,首期种植达5000棵。建在田头的蔬菜保鲜冷库楼顶也被充分利用,改造成天然的观景台。站在观景台上,可将整个开明村尽收眼底,如海般浩瀚的菜地里,立着的“发展农业产业,推进乡村振兴”“粤港澳大湾区(封开南丰)‘菜篮子’生产基地”等巨大的牌子……

刘强又更新了朋友圈:“希望把绿美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。”

【4】

为深入研究典型乡村社会变迁情况,总结提炼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实施路径与效果,为全国的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广东样本,华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18名师生组成调研组,来到开明村开展“广东典型乡村社会变迁研究”驻村调研,恰与我不期而遇。研究院的师生对开明村的明显变化感触尤深,纷纷感慨:“这些年,南丰的镇村人居环境提升像是按下了倍速键。”

我跟刘强交流时,也听到他感慨万千:“起步的时候最难。刚来的时候,主动跟我打招呼的人都不多。后来却不一样了,村里人家里有什么喜事,只要摆酒席,总不忘把我叫上。”

他说,有一次受邀参加村中一位老人的寿宴,那时村里路灯还没亮起来,他沿着羊肠小路走了好久才来到老人家的院子,院子里摆了十多桌宴席,一根竹竿撑起一盏电灯,大家就在昏暗的灯光下喝着酒庆祝,正是当时的情形激励着他一定要让路灯亮起来,让村民们亮堂堂地喝喜酒。

如今路修好了,灯亮起来了,刘强还在计划延长农业产业链,从前端的种苗培育,延伸至后端的农产品加工和农旅体验。不久前,我又看到刘强的朋友圈,他说:“现在开明村的村民真的开明了,不但思想不再保守,而且胆子越来越大……相信不久的将来,开明村的农商旅就会融合发展起来。”

原文载于《羊城晚报》2025年5月11日A7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