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ms中国盈利能力大幅修复,加拿大国民咖啡又能打了?
(文/夏峰琳 编辑/周远方)
加拿大国民咖啡,在中国能不能打?对标谁,怎么打?
这是2019年“前疫情时代”就加入Tims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卢永臣,一直必须回答的问题。
一面是资本市场耐心有限,Tims天好中国(NASDAQ: THCH)在纳斯达克的股价,已经长期横盘在2-3美元区间,市值从巅峰期的14亿美元缩水至不足1亿美元。
另一面是中国咖啡市场巨大动能下的“同行衬托”:2024年,中国咖啡产业规模以17.14%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扩张至2654亿元,上有全球龙头星巴克的市值长期稳定在900亿美元以上还开卷下沉和价格战;下有本土新锐瑞幸、库迪们早已在万店量级上比拼规模;旁有“赛道融合”带来的新玩家蜜雪冰城和霸王茶姬缩小差异化打法空间。
对Tims中国来说,所有人都心知肚明,要在市场上保持真正的竞争力,烧钱换取规模效应是一条必由之路,似乎又是一条必死之路。背后的国际资本RBI集团,没有决心壮士断腕,又没有耐心延后满足。
种种因素综合,带来一份有趣的最新财报:公司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下降10.8%至13.91亿元,净利润亏损同比减少53.15%至-4.09亿元,盈利能力大幅修复。
然而,细究背后的逻辑,不难看出各种挑战——业绩持续亏损靠融资续命、规模扩大但无法比肩万店级别的规模效应、想打下沉市场但不想放弃高价定位、暖食咖啡馆的差异化定位面临本土化和低壁垒的考验。
中国市场,再不是挂一个洋标就能随便进来收割的乐园了。
运营多年未盈利,靠股东注资续命
Tims中国2024年财务业绩显示,全年营收13.91亿元,同比下降10.83%,净亏损4.1亿元,尽管同比收窄53%,但亏损规模仍不容小觑。
值得一提的是,Tims天好中国作为加拿大国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的中国业务主体,2019年进入中国市场。然而,运营多年,始终未能实现盈利。
持续亏损之下,Tims中国的资金状况令人担忧。
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,公司总资产15.64亿元,而总负债高达23.97亿元,已然是资不抵债。
幸运的是,Tims有境外母公司持续输血。
2024年7月,Tims天好中国宣布获得了来自创始股东笛卡尔资本与RBI(Rest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 Inc.)集团共计6500万美元的融资和额外资金。
公开资料显示,笛卡尔资本成立于 2006 年,是一家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,管理着超过50亿美元的资金,主要投资于国际新兴市场。RBI则成立于2014年,是一家全球较大的快餐公司之一,旗下拥有汉堡王、Tim Hortons、Popeyes 和 Firehouse Subs 等四大全球知名快餐品牌,系统内年销售额接近 450 亿美元,在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营超过 3.2 万家餐厅。
2018年7月,笛卡尔资本与RBI集团共同成立合资公司,持有Tim Hortons在中国的独家特许经营权,即天好中国。
这6500万美元分为两部分,一部分是Tims天好中国获得的5000万美元可转换债券,其中4000万美元会先支付,其余部分将在未来7个月内有条件地支付。
而另外支付给Tims天好中国的1500万美元,则是由RBI旗下一家子公司从Tims天好中国收购炸鸡品牌Popeyes中国业务所支付的款项。
事实上,Tims天好中国进入中国市场以来,整个扩张过程均离不开资本助力。
2020年获腾讯上亿元战略融资、2021年红杉中国领投第二轮融资,以及2022年3月1.945亿美元的PRE-IPO融资,让这家成立仅4年的企业迅速完成资本积累。
对于自身的盈利状况,Tims天好中国表示,2024年通过关闭亏损门店、确立加盟业务的战略定位、提升供应链能力、优化营运效率等方面的措施,“公司的盈利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”。
尽管如此,Tims天好中国2024年的财务状况依然不乐观。
加盟狂奔难掩"规模不经济",差异化竞争陷两难
或为了提升盈利能力,改善财务状况,2024年,Tims天好中国加大了开放加盟的力度。
自201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,Tims天好中国一直以直营店为主,同时在2023年9月前,通过与良品铺子、中石化易捷、21世纪不动产等企业合作,以KA加盟及城市加盟的方式开设了部分加盟店。到2023年9月才宣布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开放单体加盟,加盟店型为另一小店模式,即Tims Go(捷枫店)。
2024年5月,Tims天好中国又进一步宣布在全国范围开放单店加盟。这一次,Tims天好中国释放了更多加盟优惠力度,加盟商不仅多了一种店型选择,加盟价格也更低了。
截至2024年12月31日,Tims天好中国一共有1022家门店,其中,公司拥有和经营的商店为576家,加盟店为446家。这比Tims天好中国管理层预期的在2023年达成千店规模,要晚了整整一年。
一方面,在一二线城市,咖啡市场竞争愈发激烈——星巴克凭借品牌优势稳占高端市场,瑞幸和库迪以高性价比疯狂扩张,麦当劳、肯德基等快餐巨头也依托成熟的供应链和门店网络分食份额。
据了解,2024年TIMS天好中国关闭的门店多为直营店,分布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南京、青岛、大连、厦门、宁波等一二线城市。这些城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都相对较高,在业绩不佳的情况下,高昂的运营成本会进一步加剧门店的亏损。
2024年二季度,Tims中国关闭了34家自营门店后,在该季度实现了首次调整后EBITDA为正数。
所谓EBITDA 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实际带来的毛收益,可直接反映企业生意本身的好坏,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益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。
另一方面,在看似潜力巨大的下沉市场,Tims天好中国同样面临困境。尽管市场增量可观,却同样被头部品牌抢先布局,Tims品牌影响力既比不上肯德基、麦当劳这般根基深厚的老牌,又不如瑞幸、库迪那样贴近下沉市场消费偏好。产品定位上,它尴尬地夹在星巴克与瑞幸之间,还面临Manner、M Stand等众多咖啡品牌的围堵。
为了加速扩张,Tims天好中国推出“县域加盟”计划,压缩单店面积,降低投资成本,同时为了适应低线城市消费能力,开发高性价比产品组合,例如9.9元现磨咖啡+5元烘焙套餐,同时保留核心爆款贝果。但低价策略在拉动销量的同时,也进一步压缩单店利润,使得规模与盈利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。
或为了补贴低线城市价格战,报告期内,Tims天好中国对招牌贝果等商品进行了价格上调,涨幅范围1至2元。而这也在社交平台上引发消费者吐槽,不仅可能导致部分消费者流失,也让Tims的“性价比”标签松动。
另一方面,“咖啡+暖食”的产品组合护城河并不深,很容易被复制被替代。星巴克在早餐时段推出9.9元换购贝果套餐,麦当劳则以低价汉堡分流Tims的午餐场景。
此外,该产品组合或存在结构性矛盾。卢永臣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,食品的毛利率的确比饮品低很多。或许可以据此推测,Tims暖食的毛利率低于咖啡。虽然Tims中国未单独公布2024年暖食品类具体贡献的营收金额,不过,含暖食订单占比已提升到50%以上。而当暖食品类规模越大,其对整体利润的摊薄效应越明显。
陷盈利迷途,股价长期低位横盘
在内外交困的竞争环境下,Tims天好中国计划在2026年开出2750家盈利门店的愿景显得步履维艰。
资本市场的耐心正逐渐耗尽,Tims股价长期徘徊在2-3美元区间,市值从巅峰期的14亿美元缩水至不足1亿美元,与上市时的估值形成鲜明对比。
而这背后是市场对其增长故事的信心流失。尽管管理层多次强调中长期战略,但缺乏实质性的盈利改善和规模突破,使得这家咖啡连锁品牌的未来前景愈发模糊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盈利拐点迟迟未来,市场对RBI是否愿意继续输血以推动门店扩张产生质疑。一方面,RBI集团已明确表示将“更深度参与Tims天好中国的运营决策”,但这一承诺能否持续为Tims天好中国提供实质性资源倾斜;另一方面,Tims天好中国采用加盟模式扩张的策略,能否如期迎来盈利拐点均尚未可知。若2025年无法实现同店销售正增长,RBI集团是否会调整投资策略,甚至通过股权重组降低风险,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。
Tims刚进入中国市场时,凭借“咖啡+暖食”的差异化定位切入竞争,恰逢瑞幸在快时尚咖啡赛道快速崛起,市场一度将其视为在瑞幸模式之外提供新选择的补位者。
然而时至今日,Tims天好中国无论是在门店规模还是盈利能力和瑞幸已然不可同日而语。
业绩持续亏损、扩张乏力让市场逐渐失去耐心,尽管尝试加盟降本、联名营销等策略,但财报里的赤字依然扎眼。
Tims中国的困局,既是咖啡赛道内卷化的缩影,也是外资品牌本土化转型的典型案例。从“高开低走”到“躺平求生”,Tims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,在规模扩张与盈利平衡、本土化创新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新的支点。否则,等待它的或许不仅是股价的持续低迷,更是被市场彻底边缘化的风险。
相关文章
- Tims中国盈利能力大幅修复,加拿大国民咖啡又能打了? 05-20
- COMEX黄金期货收涨1.41%报3232.2美元/盎司 05-20
- 贵州茅台股东大会:欢迎晚宴改自助餐,飞天茅台变蓝莓果汁!董事长张德芹:发自内心认可公务接待不供酒新规 05-19
- 加快布局权益资产! 银行理财多角度响应“长钱长投”号召 05-19
- 两市融资余额减少18.45亿元 05-19
- 德地立人:“失去的三十年”是日本的沉痛教训 05-19
- 海岱财评|山东稳外贸成绩亮眼: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 05-18
- 有免票!有优惠!今天,相约北京这些宝藏博物馆 05-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