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刑事立案标准
刑事立案标准是指公安机关、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在接到报案、控告、举报或自首的材料后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》等相关法律规定,对材料进行审查,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、起诉或审判所依据的标准。具体来说,刑事立案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点:
有犯罪事实:
即案件中的犯罪行为已经发生,有事实材料和证据支持,非主观臆测。
需要追究刑事责任:
犯罪行为需要依法受到刑罚处罚,如果行为构成犯罪但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,则不应立案。
属于自己管辖:
案件必须属于公安机关、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内。
当这些条件满足时,相关机关应当立案进行进一步的侦查、起诉或审判程序。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,相关机关应当书面通知控告人不立案的原因,控告人如果不服,可以申请复议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不同案件可能有不同的立案标准,例如诈骗案件的立案标准可能与盗窃或其他犯罪有所不同。此外,立案标准也可能随着法律的修订和变更而更新
相关文章
- “两高”发布司法解释 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 04-24
- 河南洛阳法院龙门法庭:调解优先+当庭履行,高效实质解纷 04-22
- 日本首相:不应将安全保障问题与关税谈判挂钩 04-21
- 就山西“订婚强奸案”,中国妇女报连发三评 04-20
- 林立:强奸没有“许可证” 04-17
- 新田公安下好“123”先手棋 提升公众满意度 04-17
- 惊天大案!中国游客消失多日,10名泰国警察要400万才放人? 04-17
- 金台观晋 | 讨论山西“订婚强奸案”,这些法律问题你需要知道 04-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