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刑事立案标准
刑事立案标准是指公安机关、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在接到报案、控告、举报或自首的材料后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》等相关法律规定,对材料进行审查,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、起诉或审判所依据的标准。具体来说,刑事立案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点:
有犯罪事实:
即案件中的犯罪行为已经发生,有事实材料和证据支持,非主观臆测。
需要追究刑事责任:
犯罪行为需要依法受到刑罚处罚,如果行为构成犯罪但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,则不应立案。
属于自己管辖:
案件必须属于公安机关、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内。
当这些条件满足时,相关机关应当立案进行进一步的侦查、起诉或审判程序。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,相关机关应当书面通知控告人不立案的原因,控告人如果不服,可以申请复议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不同案件可能有不同的立案标准,例如诈骗案件的立案标准可能与盗窃或其他犯罪有所不同。此外,立案标准也可能随着法律的修订和变更而更新
相关文章
- 行业首个!美的主导的空调碳足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08-13
- 截至6月底,山西省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669元/人/月,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555元/人/月 07-26
- 太原市商业秘密保护基地有了建设标准和认定办法 07-16
- 甘肃多地公布彩礼倡导性标准:一县按人均可支配收入9倍计算上限 07-13
- 长期性侵5岁养女,男子被判死刑 07-07
- 长春朝阳法院开展“每月一庭审”第五期 05-26
- 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法院:法庭“枫”采 做实“家事”定分止争 打造妇幼维权品牌 05-26
- 涉互联网企业内部人员贪腐案件数量上升 05-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