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释后有什么限制
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会受到以下限制:
遵守法律、行政法规,服从监督:
这是最基本的要求,意味着假释人员不能再次触犯法律,否则将面临撤销假释的严重后果。
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:
假释人员需定期向监督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,确保行踪透明,便于监管。
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:
假释人员需要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,避免与不良人员接触,影响改造效果。
离开所居住的市、县或者迁居,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:
确保假释期间的行动始终在监管之下。
依法实行社区矫正:
在假释考验期内,假释人员需接受社区矫正,以进一步促进其融入社会,改正错误。
此外,对于累犯以及因实施特定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、无期徒刑的犯罪人,是不得假释的。
这些限制旨在确保假释人员在假释期间能够遵守法律法规,重新融入社会,并防止其再次犯罪。
相关文章
- 济南医保分步骤推进“驾照式”管理,严重骗保行为全国联网惩戒 04-29
- 恭喜!中国女乒又一15岁天才崛起:新版孙颖莎3-0晋级成单打独苗 04-28
-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? 04-26
- 耿爽怒斥美方:肆无忌惮、愈演愈烈! 04-26
- 吕伟归来 讲不出再见 04-25
- 以军称若哈马斯不尽快释放剩余被扣押人员将发动“更激烈袭击” 04-25
- 毛伟明:坚定信心 加力攻坚 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办好 04-24
- 中原风 04-24